English

京郊十七万家庭 夫妻双双奔小康

1999-03-21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36岁的常俊英是怀柔县雁栖镇莲花池村的农民,从1991年起,她和爱人靠养虹鳟鱼走上了致富的道路,目前已经拥有140万元的固定资产,仅1998年一年就收入了120万元。笔者从北京妇联了解到,像常俊英这样依靠科技富起来的家庭,在京郊已经达到17万户。

41岁的高学兰,家住海淀区温泉乡东阜头村,1995年,她和爱人怀揣2000元钱去湖南学习养甲鱼的技术,并在两年前以自家的2居室和6间平房做抵押,承包了村里的30亩鱼池养甲鱼,到目前已经卖出2100公斤甲鱼,收入27万元。高学兰对记者说:“1998年7月的一天,我和爱人卖出了自己养的第一只甲鱼,激动的心情就别提了。尽管现在甲鱼市场竞争激烈,从广州、福建来的鳖和泰国鳖冲击北京市场,甲鱼价格从1997年的100多元1斤下降到现在的五六十元1斤,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,价钱虽然降低了,但市场的需求量反而更大了。我养的甲鱼在自然环境中生长,个大、肉肥,北京的酒楼都愿意进我的甲鱼。我还想和爱人一起,在今年夏季利用鱼池养虾和河蟹,只要掌握科学技术,了解市场行情,就能获得成功。”

在采访中,32岁的赵海燕也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,她是顺义北小营镇后礼务村的农家女,1986年在爱人的支持下,开始学习食用菌技术,平菇、香菇、黑木耳等各种食用菌的年产销量达4万公斤,年纯收入40多万元。“其实,每一个干事业的人所走过的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,记得有一次,我种的5亩蘑菇长势很好,偏巧就在快采摘的节骨眼儿上,赶上了连阴雨天,如不及时采摘,所有的蘑菇将成烂泥。还是好心的乡亲们帮了我的忙,使我免受损失。”

笔者了解到,如今,依靠科技,农户也“抖”起来了,平时守着灶台的农村妇女,也走出了家庭,京郊已经有9601名农村妇女取得农民技术员资格,全郊区靠科教致富的妇女人数大幅度上升,到1998年底的初步统计,9544人实现了年收入5万元以上,有956人达到10万元以上。延庆小丰营村有一个“三八”蔬菜基地,自1995年始建至今,已经由原来零散的菜园发展成为目前规模大、品种新、效益好的三高产业示范区,该基地全年蔬菜上市量约在500万公斤,分别销往广州、香港、深圳等地,年收入可达450万元左右,基地上从业的50名妇女个个成了“菜把式”。

夫妻双双奔小康,示范性和影响力是巨大的,更大范围地动员农民学习科技知识。密云县东邵集乡的养鸡专业户张桂茹夫妇,10年来带起了39名农户学会了养鸡技术,其中14户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;房山区十渡镇的李术银夫妇,将自己的养羊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周围的农民,先后使20个农户靠养羊走上了致富路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